1993 Beyond采訪 (文獻記錄)
-----------Ⓑⓔⓨⓞⓝⓓ-特別感謝-④ⓔⓥⓔⓡ-----------
文章轉自網絡,感謝 邪蛙大师 無私分享!^^
-----------Ⓑⓔⓨⓞⓝⓓ-訪問簡介-④ⓔⓥⓔⓡ-----------
Beyond是百分百根植於香港的樂隊,
直至90年代初期,他們的音樂才華,備受日本音樂界常識,力邀他們到日本發展。
1993年,Beyond重點高放在日本,尋求更大的音樂空間,在日本逗留四個月。
五月間,他們為配合新唱片《樂與怒》的宣傳而回港三周。
期間,我們約他們於排練室內談了兩小時。
排練室內,他們慣用的樂器已遷往日本,可是他們的演出海報,
與他們喜歡的《樂與怒》宣傳海報還是貼得滿滿的。
幾個人隨便地坐著,談及他們對音樂,樂壇及樂迷的看法。
其中大部分問題都由家駒作答,而他的每一句話,都是Beyond的心聲。
-----------Ⓑⓔⓨⓞⓝⓓ-時間地點-④ⓔⓥⓔⓡ-----------
時間:1993年5月10日
地點:Beyond在旺角的排練室
人物:Beyond成員—黃家駒、葉世榮、黃家強、黃貫中
-----------Ⓑⓔⓨⓞⓝⓓ-訪問內容-④ⓔⓥⓔⓡ-----------
記者:為何四人走在一起搞樂隊?
家駒:到現在都不知道原因,相信是緣分。性格合得來最重要,大家要無條件奉獻,
肯犧牲,全心全意為搞樂隊而搞樂隊,不要盤算樂隊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利益。
其實大家未搞樂隊前都各有自己的樂隊,那時候興一人搞幾個樂隊,
家強和我跟太極的joey,gary,ricky組成laser樂隊,平時很少夾歌,有人出錢請我們才夾。
當時在“Mark I Studio”夾歌,夾得多,收錢少。唱30首歌只幾千元,交租都不夠。
阿Paul那隊Stone更慘,幫市政局的歡樂篷車表演,最初收四百元,
後來有人壓價,收三百伍拾元,最後更離譜,說“賓佬”只收三百,不干就“賓佬”上。
Beyond組成於1983年,1984年家強加入,阿Paul最遲,1985年才加入。
當時並不知道阿Paul會彈吉他,只知道他長頭發,喜歡聽歌。
他幫我們做演唱會海報,演出前其中一個成員突然決定去外國讀書,
仿徨之際,無意中知道阿Paul會彈吉他,於是找他一起搞,結果一拍即合。
記者:外邊說你們是地下樂隊,同意否?
家駒:從未覺得Beyond屬於“地下樂隊”,
我們玩自己喜歡聽的音樂,沒有故意玩別人不喜歡的音樂。
我覺得自己的音樂應該十分流行,不知為何沒有聽,非常不甘心。
“地下樂隊”是什麼?沒資格出唱片?下不了大臺演奏?故作低調不宣傳自己?
這全部是別人對“地下”一詞的誤解。“地下”的正確意義是社會不容許仍要死干,
好比在大陸唱fang共歌就是“地下工作”。
香港沒有政治思想鬥爭,我們玩英式搖滾,表達一下對社會的不滿,
在西方是一種非常悅耳流行的音樂,可惜大多數香港樂迷只接受自己聽慣的流行曲,
不熱愛之余更干脆把Beyond稱作“地下樂隊”。
記者:Beyond是否故意標奇立異?
家駒:我們不喜歡一首歌有太多重復。大部分流行曲唱兩段verse(正歌),
一個bridge(間奏)後,一段chorus(副歌),formula(非常規則)。
我們喜歡多變化,甚至自己記自己的歌詞都有困難,
因為我不懂寫譜,每次作曲都要用錄音機錄下來。
有人覺得Beyond的音樂不協調,硬將三首歌串連一起。
可我覺得這樣很dramatic(生動),像說故事一樣。
我反而覺得別人的音樂玩得很局促,沒變化。
記者:曾經有評論指Beyond的歌曲愈來愈商業化,是否向現實低頭。
家駒:有人說Beyond只會玩古靈精怪的音樂,玩正經悅耳的音樂就不行。
所以我嘗試寫別人心目中的靚歌,證明別人做到的,自己一樣做得到。
這是挑戰自己,不是向現實低頭。不過,我承認Beyond試過商業化,
這是吸納樂迷的一種方法。如果我堅持要玩自己認為好的音樂,而樂迷不懂得,不接受,
就會抗拒,覺得煩厭,不想再聽Beyond的音樂。我認為Beyond並沒有故意商業化,
除非現在我們只玩"大地","真的愛你","喜歡你"這些歌曲,才是百分百pop_band(流行樂隊)。
不過Beyond沒有停留於"大地","喜歡你"那個階段。
記者:現階段在創作上有沒有受限制?
家駒:以前我們喜歡將簡單的意念復雜化。
現在知道香港人喜歡聽簡簡單單,不用花心思的音樂。
身為音樂人,整天想突破,但是又要控制自己不要走出這個框,
有時候為了一首歌要流行,壓制自己不要註入自己喜歡而樂迷可能不接受的元素,
覺得好悶,問自己,究竟玩什麼音樂?為何要苦練技巧?
在"大地","喜歡你"那段時間,我們玩簡單的歌曲,Feed_back(反饋)最強,
很用心玩些技巧難度的歌曲,反應很冷清。
身為音樂人,想玩境界高一些的音樂反而沒有人理,沒人欣賞,覺得在香港玩音樂沒意思。
現在情況好一些,樂迷人數已穩定下來,唱片公司亦對我們有信心。
只要在一張唱片內有兩三首會流行的歌曲其怎麼余幾首可以任我們自由揮。
Beyond已成立十年,我希望寫自己喜歡的音樂,哪怕有部分樂迷不接受舍我而去,
Beyond仍會走自己的路。
記者:在樂壇十年有何收獲?
家駒:最大收獲是部分樂迷懂得拿起吉他玩音樂,
懂得鼓是什麼,吉他是什麼。我們若彈錯時,他們會寫信指正我們。
這類樂迷不單只欣賞我們的歌,亦欣賞我們背後的努力。
他們感受到要彈吉他出色,就一定要花很多時間練習。
我覺得很開心,因為以前所做的一切沒有白費,
好可能這班樂迷長大後會成為另一隊或數隊Beyond,好像我們般罵人,罵社會。
他們亦給予我們壓力,要做得更好。
記者:成名以後Beyond了拍電影,上電視電臺做節目,是否不甘心只做音樂人,要做藝人?
家駒:我們是百分百的音樂人,一心一意做音樂,在唱片出時才露面宣傳,
平時就躲起來做音樂。如果不出唱片也上電視,電臺節目,才是“藝人”。
Beyond做宣傳必定跟音樂有關。有些歌星上綜合性節目,踩踩蛋,飲啖奶,
打個筋鬥,有什麼意思?對音樂的幫助是“零”,只是擔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而已。
前陣子我也試過又唱歌又拍戲。一來因為經濟問題,二來要證明我們也可以像其他藝人一樣,
邊唱歌邊拍戲來賺錢。可是每天回家整個人累透了,怎會有時間放在音樂上?
人人擔心自己跌,所以搏到盡。為啥?怕別人比你紅,怕別人搶走自己的歌迷。
記者:既然想推廣音樂,為什麼不為別人做音樂?
家駒:我們想過替人作曲,但唱片公司反對。他們說,有好歌為何不留給自己?
如果不是好歌,只會影響Beyond聲譽。就是只負責編曲也不成。
總之在任何人的唱片內有Beyond的影子都不成,
想聽Beyond的歌就應該去買Beyond的唱片。
如果成員中各自去做其他幕後工作,大家會“心散”。
以“太極”為例,他們替很多歌星彈Section(伴奏),
明明自己彈Rock(搖滾)的,卻替別人彈Jazz(爵士),做多了會埋沒自己的個性。
你說,如果剛剛彈完梁雁翎的歌再回來搞樂隊,會怎麼樣?
記者:為何不滿香港樂壇?
家駒:香港沒有“樂壇”,只有“歌壇”。
你看看每年的樂壇頒獎禮上誰當選最佳歌手?是紅藝人。
什麼歌曲入選?全是cover version歌曲。圈中可話事的人根本不尊重音樂,
只以音樂形式去娛樂大眾;宣傳歌手,並不是用音樂去打動人心,內容空洞、沒感情。
藝人亦不會專註在音樂上,做歌星的去拍電影、拍電視,做明星的又走過來唱歌,
很多歌手經常出席慈善活動,什麼扶貧、到孤兒院、老人院訪問,
可是他們的歌從來沒有表達過並懷社會的訊息。為什麼?想紅,當紅者想更紅。
記者:為何Beyond“串”得起?
家駒:做人最緊要真。好奇怪,有藝人能夠裝出笑臉,
明明不很熟絡,見面卻互相擁抱扮親熱,為舍?可能他們身不由己,
我卻不願意做木偶,對人強顏歡笑,音樂人只需要做好音樂。
我們不是學院派出身,十多年來在家人反對之下仍堅持搞Band(樂隊),
對音樂的熱誠影響了下一代,不少樂迷開始懂得音樂,
我們彈錯了,他們會寫信罵我們,亦有樂迷寫信、寄錄音帶、錄影帶咨詢我們的意見。
Beyond以後存在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播下了種子,並已開始萌芽。
-----------Ⓑⓔⓨⓞⓝⓓ-持續更新-繼續革命-④ⓔⓥⓔⓡ-----------